2013年8月31日

關於飲料甜度--沒有人能替你決定飲食。


2011穆勒冬季特調
一杯飲料甜度是多少?裡面含有幾顆方糖?

看到最近大家在討論某黃金比例含糖量......當我看到這些討論的時後,彷彿看到一陣迷霧。隔山觀火,卻也越看越覺得這是場迷糊爛仗。而我想藉著這篇文章釐清一些東西。

 好吧,既然是場爛仗,要想釐清一些東西就不免要巴人。首先我想說說這張照片。



 這是某知名飲料店拿來說「別的東西甜度也很高喔~」的照片。但是......牛奶,13度?怎麼想,我都覺得不太對勁。

 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世界上現在還沒有那麼好用的機器,隨便一測就可以讓你知道裡面有多少糖、多少鹽、多少這個或那個。現在最常被拿來測糖度的是「折射度計(一般稱糖度計)」這個東西測的是物質的折射率,藉以推斷每100g的溶液中含有幾克的溶解物質。只是糖對折射的影響相對其他物質來的大,所以經常省略其他物質的計算。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去測糖度都有誤差的原因。

 不過,如果照甜度單位來算,我手上的另一個牌子的鮮乳上面寫著(每100毫升):碳水化合物--4.6公克。也就是甜度4.6度。我不知道某知名飲料店是怎麼測牛奶甜度的,但這件事顯然是沒弄清楚甜度這件事代表什麼就胡亂找別的飲料和水果來為自己開脫。

 等.一.下.!不要急著下結論撻伐這件事。都說了是場爛仗,要巴人絕對不會只巴到一個。我想討論一下,為什麼我們這麼怕糖?

人類接觸糖的時間跟人類出現的時間一樣久。我們第一次接觸到糖就是母乳裡的乳糖。母乳還是我們會接觸到的乳品裡乳糖含量最高的,約占7%。這也是為什麼糖會帶給我們幸福愉悅的感覺。

 人類接觸的第二個糖的來源可能是水果,而開始接觸高濃度的糖則是蜂蜜,含糖量可達80%。所以自古以來蜂蜜都被當作幸福愉悅與豐盛的隱喻。不論是流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或是在情詩裡描述情人的唇舌如蜜,都在描述同樣的幸福感受。

 從什麼時候開始,糖變成疾病的禍首,不健康的代名詞?

 在糖開始廉價而普及之後。在現代人已經開始過度飲食之後。在人們開始想要甜味而不要熱量,開發了代糖之後。有問題的根本不是糖,糖不過是種高純度的能量。我們要問的應該是,為什麼我們會不斷地攝取過度的能量直到超過自己身體所需?我們為什麼會吃太多喝太多?我們為什麼會讓自己的身心處在那樣過度不平衡的狀態?

 沒有人能替我們決定自己的飲食。如果沒有從根本處自覺到自己身體的需求,放任自己過度攝取或不自然地節食斷食到身體不舒服,就算我們弄倒了一間兩間三百間店,我們還是會去找下一家店吃喝,讓自己繼續不平衡下去。而且最終我們找到的會是標榜低糖低熱量健康,一切聽起來都如此美好的騙局。

 這不是一件很弔詭的事嗎?我們先忽略了身體的感覺,然後憑著專家建議和數據去飲食,然後這些賣東西的人就可以標榜這些數據,把產品送進我們已經和它失去聯結的身體裡。

 在這裡,我們真正想談的是怎麼樣找回自己和飲食最原初的連結。怎麼樣讓自己可以尊重自己的感覺去飲食,這樣與食物的接觸才會是單純美好的。

 餐飲供應者的責任是去了解材料的本質。回到糖--不同的糖類會帶來不同的甜味印象:舌頭要花點時間才能對蔗糖產生反應,嚐到的甜味也會縈繞較久;相對來說,果糖的甜味很快就能察覺,訊號強,來的快去的也快。飲料加糖的目的就是讓口感更深更遠更有層次。

 餐飲提供者要弄清楚這類的事情,還有它可能對人造成什麼感受或是影響,再依著自己想提供給客人的是什麼來決定要提供什麼給客人。而不是一味的拿某種特點作宣傳,讓消費者上鉤。

 我們對於這些事件的憤怒其實是來自這裡。不是這個或那個有問題,而是華而不實的包裝與刺激消費(甚至誤導消費者),骨子裡卻沒有對食材真正的了解。我們的憤怒來自於誤信了只有宣傳沒有了解的店家,而甚至他們讓我們沒有選擇的機會。

 而消費者要做什麼?再一次,聽聽你自己身體的聲音吧。把主導權拿回來,請感受你的味蕾,你的身體究竟舒不舒服。只有我們恢復了身體的知覺,才會開始有真正的選擇,也才會開始有真正的飲食文化。

 不要再看廣告聽數據吃喝了。

 對了,穆勒冰飲的糖度,大約落在7~8度間。但請不要依數據選擇我們。請聽你身體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